第 72 期 106年12月
       
 
 
 
 
 
 

自105學年度起,國內的高等教育面臨嚴峻挑戰,主要有四大問題:少子化的衝擊;大學教育的公共化與市場化亟需適切定調;大學須做好自我課責,擴大大學自主性,以及大學國際競爭力下滑。為因應上述高教的四大問題,筆者建議:一、鞏固並創新大學教育基本面:全面提升大學教學品質,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並即時配合資訊科技產業之發展,調整系所與教學內容;規畫以學院為中心之跨領域學位、學分學程;強化產學鏈結,提升學生就業力與國際移動力。

 
二、

發展大學特色,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明確各大學之定位,全面發展學校特色;強化大學與企業及社會的合作,為大學教育與產業人力需求之鏈結作貢獻,並協助解決年輕學者、流浪博士的就業聘任問題。

 
三、

透過校務研究,優化校務治理:加強與互動關係人之對話,定期公開校務、財務資訊;健全內控制度,增強政府與社會對大學的信任。同時,提升推廣教育與產學合作成果,發展大學衍生企業,充足學校財務。

 
四、

大學鬆綁:政府應調整與大學互動關係的角色,由「管理」調整為「輔導」,在各種相關政策上擴大鬆綁,包括學費鬆綁,「教育部要做的,應該是宏觀調控,而不是微觀細調」。

 
五、

深化大學國際化,打國際盃:台灣各大學為因應少子化,須擴大招收境外生,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必須深化國際化作為,因此首先應塑造大學國際化的環境,從中長程來看,政府可考慮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其次,強化大學國際事務相關單位的組織、人力與資源,擴大國際參與。最後是經費投入,除政府出資協助頂大強化國際、研究能量外,其他大學也酌量自籌經費,挑選專長領域打國際盃。

 

教育部今年提出107∼111年度高教深耕計畫及玉山計畫,輔以科技部相關計畫,希望能兼顧各面向的發展,並加強國內外年輕學者的延攬與留用。各大學不但要配合教育部的腳步,更須凸顯辦學特色,利用各種可行方法彌補政府政策之不足,謀求財務自足,庶幾在少子化風暴之後,大學重新洗牌,適者不但得以生存且更可屹立於國際。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

 
   
 
實踐大學 10462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 (02)25381111 - Copyright 2019 Shih Chie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