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期 107年10月
       
 
 
 
 
 
 

徐珍翔 2018-10-09 09:31

談起年輕人西進,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從2016年開始,中國對台政策轉為「官民分流」,一方面關閉政府之間的協商大門,另一方面又透過各種活動、措施,直接與台灣民間建立關係,企圖拉攏民心,至今,成果已開始浮現,「最早,台灣學生免試申請中國學校的門檻是頂標,去年已經降到均標,也就是說,只要前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就可以讀到對岸985、211工程的學校。相較之下,這些學生在台灣能讀到台成清交嗎?大概不行,加上對岸還有提供住宿、獎學金等配套,所以是有吸引力的。」

(圖片取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這對台灣會造成什麼衝擊呢?除了學生流失到中國,也因為大學四年是人生的黃金期,會影響到一個人未來就業、婚姻的決定,所以中國這樣的磁吸作用,就可以配合習近平提出的『融合』政策,因為兩岸關係特殊,他們會特別強化年輕人對中國的認同,導致年輕人容易被統戰、吸收或融合,這是他們的用心所在。」他說。

至於學生為何西進?陳振貴直言「這個問題很複雜」,主要是台灣本身高教的問題不少,舉凡少子化、學校過多、產學落差、國際排名下降等等,以及一些教改的問題始終未解,都影響到一般民眾對台灣教育的信心;此外,過於封閉也是問題之一,「很多人去對岸念醫學院,但台灣不承認中國的學歷,這些人以後只能留在那邊就業生根,否則他們回台灣是很難生存的。」

「這值得政府警惕、因應,畢竟,這種事,政府沒辦法直接插手、干預,更不好出面制止,在這種情況之下,台灣已經陷入兩難。……政府應該利用各種可能的辦法,來提高大學畢業生的薪水,這樣人民才有信心嘛,否則外面一磁吸,人就跑掉了。」他建議。

(本文節錄自《信傳媒》;圖片取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實踐大學 10462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 (02)25381111 - Copyright 2019 Shih Chie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