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徐永誠老師帶同學參訪創世基金會,並協助基金會繁忙的文書工作處理。 |
|
|
在課程設計上,這門課必須包含品德教育、法治教育以及8小時的服務學習課程。這是每位老師設計課程的基本原則,但在這三大領域之中的教學單元則是各顯神通,有的老師從「人與自己」、「人與家庭」、「人與社會」到「人與自然」,探討群我關係,有的老師從中西道德標準的差異比較切入,而法治層面的探討則是支撐道德的底線;談完了理論,接下來就是實做的服務學習課程上場了! |
|
品德法治教育是博雅學部自99學年度起開始新設的課程,為了設計這門課程,所有授課老師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絞盡腦汁,因為這門課不只是口頭教學,而是一門必須接受嚴格檢驗的良心課程。 |
|
 |
閻亢宗老師安排同學至福德坑種樹,帶領大家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 |
|
|
|
品德的培養不是口說,必須實做,一年來累積的實做經驗,老師們個個擔心,從帶學生校外實習的安全性,到找服務機構的困難性,不一而足,而同學們真誠回饋的心聲則是讓老師們覺得再多的負擔都值得了! |
|
煞費苦心的安排的確是五花八門:陳蓉蓉老師安排修課同學與外籍同學相見歡,在文化差異的認知中展開支持學習;賴岳謙老師則是要同學從關心周圍(身邊)的身心障礙同學做起;徐永誠老師則是用心安排同學至創世基金會去感受身障者的不便,同時讓同學付出時間與心力協助陪伴病人以及分擔基金會的事工;閻亢宗老師帶領同學到福德坑種樹,在體力付出的同時,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
|
在同學的評量意見回饋中,最典型的意見是「謝謝你老師」,相較於其他知識性課程,這門品德法治教育中,同學最常有的感想是「讓我做個好人」,看來似乎標準不高,但是感觸很真實;上過一學年課程的老師心裡都有著異於其他課程的重擔,某位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法治好教,品德難學,所謂身教言教,我總是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資格教導同學,別的科目沒教好,同學頂多是少學一點,但在品德的培養上,這可是疏忽不得!」 |
|
任重而道遠應是每位擔任這門課程的老師最深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