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3月起,中國教育部承認台灣所有高校之學歷學位。2009年9月,本人時任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台灣),與技職教育學會陳希舜理事長代表台方,出席廈門第13屆中國國際投資洽談會教育交流合作專案洽談,開啟大陸高校生大規模付費來台短期研修之門。但大陸學生以短期研修生或交換生身分來台研習,必須通過台灣姊妹校,且無法取得台灣的大學學位文憑。為進一步推動大陸學生來台就學,本人亦曾參與兩岸教育部領導代表於2010年4月及11月進行的兩次洽談。2010年8月19日,台灣通過了承認大陸學歷、開放大陸學生來台修習學位的「陸生三法」,正式啟動了台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就讀工作。
2011年1月10日,台灣教育部公布第一階段承認大陸以985工程為主的41所大學學歷。同年2月,台灣成立「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簡稱陸聯會,網址:http://rusen.stust.edu.tw),本人擔任籌備主任委員,其後由南台科技大學承辦;中國教育部則於3月在北京成立「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網址:http://hxla.gatzs.com.cn),掛靠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2013年1月,台灣教育部公布承認111所211工程大學,5月公布承認191所「示範」及「骨幹」專科學校學歷;2014年4月再增加承認18所專業獨立高校學歷。
2011年起,台灣每年提供2,141個名額,開放招收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6個省市學生來台就讀大學及研究所。2013年增加湖北、遼寧2省,名額增加至2,850名,最後註冊1,760人;另外也開放955個名額給福建、廣東2省18所專科學校參加專升本考試之應屆畢業生來台就讀二年制學士班,因時間倉促,僅有75人註冊報到,一年合計開放3,805個大陸學生學位名額。2014年招生名額增加至4,700人,包括碩、博士班1,712名,四年制學士班1,988名(含公私立大學及科技校院,其中公立大學256個名額),二年制學士班1,000名。大陸學生在台轉學規定也放寬比照台灣學生,並可擔任教學及研究助理。此外,大陸學生來台註冊後,學校會協助投保醫療傷害保險(享受的權益和參加全民健保一樣,但投保金額略低)。
陸聯會基於三年之經驗,在招生工作上日益精進,自2013年度起作了三方面改變:一、建立缺額流用機制,使預分發增加正取生78人(分別增加學士27人、碩士47人、博士4人)。二、降低收費,鼓勵多選志願:學士班統一收費新台幣2,400元,可選46個志願,其中36個志願限選私立學校與2所離島公立學校,每校至多選5個志願,另10個志願限選其餘公立學校,每校至多選2個志願。研究所選填1個志願收費1,350元,2個以上志願2,700元。學、碩、博士3種班別每名大陸學生平均選填志願數分別為21、4、3個;學士班前15校志願數占全部志願數比例則從2012年的88%降為79%,無人報名志願從2012年的32%降為0%。三、學士班採取兩個階段分發,增加缺額遞補機制,提升錄取人數達192人。
台灣現有高校160所,2014年有143所申請招收大陸學生。台灣高校具有以下的領先優勢:一、教學品保機制完備:(一)定期實施大學評估;(二)有頂尖大學、教學卓越大學、典範科技大學、教學卓越科技大學等;(三)師資優異,一般大學具博士學位師資占80%、技專校院占52%以上。二、課程兼顧人文素養:如全人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服務學習等。三、專業領域卓越多元:如生物科技、熱帶醫學、公共衛生、臨床醫學、精緻農業、奈米科技、半導體、信息(電腦、通訊)、光電、文創、時尚、設計、管理、財經、漢學、哲學、一般理工等。四、技職體系(科技大學)發展成熟,不但有本科,還有碩士、博士點。
此外,台灣高校學雜費相對境外其他國家或地區較為低廉,平均為香港的35%、新加坡的14%,而醫學系僅為韓國的30%。因此,本人鼓勵大陸學生選擇報讀台灣高校,接受優質的高等教育。
隨著海峽兩岸政經形勢的緩和與發展,兩岸高教交流日益頻繁,合作項目亦大量增加,深度與力度更大幅擴增。本人因曾參加兩岸高教合作洽談,十分樂見兩岸高等教育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提供莘莘學子多元的升學途徑。為指導8省市有意來台求學的學生填報台灣高校,上海市高等院校展示會組委會於2013年出版《台灣高校指南》,內容詳實完整,頗受各界好評。欣聞該會編輯2014版《台灣高校指南》,供大陸各界及學生瞭解台灣高校的辦學特色及招生計畫,謹以此序表達支持與敬意,並竭誠歡迎大陸學生來台就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