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期 109年6月
       
 
 
 
 

教學實踐研究講座

•訊息來源:教務處教學發展一中心

教務處教學發展一中心在109年5月25日於L棟3樓博雅講堂舉辦教學實踐研究講座,為鼓勵教師發展特色教學及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增廣教學的多元視野,本次活動很榮幸邀請到獲教育部107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亮點教師「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王鴻祥老師至實踐大學、本校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陳朝斌老師」分享撰寫教學實踐計畫的歷程。

王鴻祥老師演講。
王鴻祥老師與教師交流。

兩位亮點計畫教師是教育部自超過千件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遴選124件的得獎計畫,兩位教師的研究領域截然不同,帶來嶄新的思考碰撞。著重在設計思考的王鴻祥老師說明這次計畫的課程是百人規模的通識課程,且學生學系皆不同,極有挑戰力,針對這樣跨領域的課程,王鴻祥老師先規劃研究場域、問題及研究取向,於是規劃分組後教導使用字詞樹與心智圖,再讓學生進行討論,藉由心智圖的腦力激盪與協調,激發學生針對此領域的思考,王鴻祥老師秉持行動中反思的教育理念,教師需時刻反思自身。若教師無教學的頭緒,王鴻祥老師建議參考教育學專家以系統化整理出來的教育方式來製作教學模式。

陳朝斌老師演講。

而陳朝斌老師的計畫採取協同行動研究,協同行動研究在方法上進行包括觀察現況、定義問題、擬定行動方案、採取行動、評估成效的循環活動直到教學問題得到改善為止。行動研究的過程不僅是由教師選擇社會文化價值並運用教學技能傳授給學生的形式,而是由師生共同建構價值與知識的歷程。

陳朝斌老師認為行動研究的守則是先決定使用「誰」的角度去研究定義問題?研究對象是實習的學生與合作業司,用前側與後側的學生自評來做成效評估,陳朝斌老師在擔任實習生的指導教師過程中體悟作為一個與學生、業司互相溝通的協商者的不易考驗著研究的結果,但也拉近與實習學生的距離,透過每周與實習學生訪談中,重新認識學生在職場不一樣的一面,也讓陳朝斌老師省思學習與研究的方向。

歐陽慧剛教務長頒贈感謝狀。

透過此講座讓本校教師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方面的交流,王鴻祥老師與陳朝斌老師的精彩演講,帶來寶貴的實作經驗,讓未來有意撰寫計畫的老師更有方向來下筆,本校教師從中獲益良多,期許本次講座能提升教師教學的品質及增能,讓教學能實際使學生的學習有成效。跨領域課程在未來高教環境將是常態,考驗教師如何套用新穎的教學模式來設計教材,讓不同領域的學生共同學習。教發中心鼓勵教師踴躍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期望教師能突破傳統教育下的框架,帶給學生更具有特色的教學課程。

 
 
下一則:教學創新講座「創新教、學創意」
 
 
實踐大學 10462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 (02)25381111 - Copyright 2019 Shih Chien University.